欢迎进入山东财经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网站!
高校研究生心理问题和解决对策
发布时间:2020-06-15 09:48:02 作者:李永刚 点击量:分享:

当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了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严重影响了研究生的正常学习生活,直接影响着高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影响着研究生的家庭健全和社会稳定。但是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得到全社会的充分重视,对其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还很不完善。鉴于此,笔者结合当前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研究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当前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必要性

研究生属于高层次人才,是大学生 中的佼佼者,其年龄、学习和生活方式较之其他大学生和一般人群有较大的差异。近几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及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特别是在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下高校研究生学业、就业、情感需求和经济状况等压力日益增加,研究生的心理问题愈加凸显,主要表现为意志消沉、情绪低落和焦虑空虚、敏感多疑的心理状态。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现实状况相关调查发现,30%的研究生患有严重的心理障碍,这比在校大学生(21.68)高出8.32%,心理障碍类型中强迫、人际敏感、敌意、抑郁症状明显。研究生因心理障碍引发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日渐增多,据媒体报道, 研究生自伤、自杀和杀人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心理障碍给他们自身的学习科研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

各级研究生教育管理机构应该充分重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随着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数量的快速增长,研究生已经成为一个规模不小的群体。特别是在一些将自己定位为研究型的大学内,在校研究生的比例已经接近本科生。研究生是我国学历层次最高的群体,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将对国家未来的建设和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研究生群体中心理疾病、心理障碍的个案已经大量出现,如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社会声誉以及研究生的素质教育产生不良后果。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人才培养的需要

研究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国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精心培养的人才,除了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深厚的学术理论功底、优秀的智力发展水平,还要具有坚韧的性格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研究生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生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在素质结构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具有基础和中介的功能。因此,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其成才的重要因素,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点。

2.研究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将面对各自不同的生涯发展任务。从研究生生源看,他们有的是本科毕业继续深造的,有的是参加社会工作后再回到学校的,但共同面临着科研、学习等方面的个人发展任务和各自特殊的生涯角色整合任务,能否顺利地完成研究生阶段的生涯发展任务,为下一 阶段作好生涯准备,将影响到个人发展,进而给社会带来影响。以上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依靠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

3.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完善的需要

当前,对中小学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 和实践的探讨越来越深入,而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却近乎是一片空白。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关注,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上重视实效,主要通过提供完备的心理咨询服务、成长训练、参与讨论等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少高校设有专门面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服务。美国大学的心理健康服务有较为完善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一、学校建有独立的包括心理咨询服务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第二、有专职的心理辅导人员;第三、人员充足。例如只有 7000多名学生的芝加哥大学的学生咨询和服务中心就有13位专职人员;第四、提供24小时的心理服务。在中国大陆地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几乎是空白,不仅措施和手段都缺乏,而且有关这方面的理论探讨也显得非常稀少。

二、研究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多重压力源是导致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业和科研压力

学校为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对研究生在读期间的学业水平、发表论文数量与级别都做了硬性规定有的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至少一篇论文。部分学生自我感觉年纪较大、记性差、考试关难过、科研出成果难、发表论文也难,有的同学因为毕业前还没有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因而不能参加毕业答辩。说实在的,要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导师自身有时候就难完成科研任务,更不用说带领学生做科研了。这些都给研究生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出现了焦虑、 无助的心理状态,甚至导致强迫症状、恐怖、精神性等问题。

2.经济压力

一些研究生来自农村,有的是自费读研,学校奖学金偏低,自己年龄已经不小也不好意思向父母要钱,因此经济压力很大。还有的研究生已婚,上有老,下有小,现在物价的上涨和消费水平提高迅速,家庭生活困难的研究生就会感到经济压力很大,容易产生自卑、孤僻心理。每当奖学金评定时,总会有一些研究生提出各种要求,力求解决实际问题。在各类问卷调查中,经济压力是最突出的。

3.就业压力

随着研究生扩招规模的加大,研究生队伍越来越庞大,用人单位在看重学历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能力和水平,以往“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日子已经不复存在。有些企业认为研究生的培养成本要高于本科生以及本科生的可塑性强,更倾向于选择本科生,这让研究生失去了优势。这让2 O多年都在学校里读书的研究生感到无形的压力,大多数学生选择读研都是为了以后能有好工作,当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精力成本来读研时,却发现研究生学历已经失去了优势,巨大的落差必然会使他们产生失落、挫败感,甚至忧郁、自卑,对前途感到渺茫。对比本科直接就业没有考研的同学,更会让他们产生消极心态,感到读研究生不如不读。

4.人际交往压力

部分研究生渴望与人交往、但又特别害怕与人交往。据调查,无论是毕业研究生还是在校研究生,他们感到最难应对的就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紧张不仅影响学习、科研,甚至影响将来的就业前景,而且缺乏社会支持与社会联系,这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对身心健康具有大的破坏力。

何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观原因是不少研究生思想认识上有偏差,在人际交往中有心理障碍,不愿、不敢或不会与人交往,有的甚至连与导师和同门师兄弟的关系都处理不好。导师自身精力有限,与之接触的时间很少,一年也见不上几次面, 一旦研究生导师沟通不良,就会影响研究生的学习与进展,加深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关系的不和。当然客观原因也不可忽视,其表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际关系比较复杂。

5.情感压力

研究生已经进入了婚恋年龄,入学后对恋爱找对象比较迫切,把谈恋爱找对象当成了“紧迫任务”, 当“紧迫任务”完不成时,感情受挫、不能妥善处理时,就容易产生孤独感、无助感,甚至会产生性压抑或者想入非非,导致心理障碍。已婚的研究生,和家人分居两地,和配偶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不能照顾家庭,因为思念、内疚,也容易产生苦闷、忧虑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对于女研究生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大,婚育问题尤为突出,对于已经生育孩子的女研究生,在抚育孩子和学业科研方面的冲突, 更增加了她们的心理和精神负担。

6.家庭压力

研究生处于社会学历层次的最高层,一般都被认为是社会精英人士,俗称“天之骄子”,一般能考到研究生的学生都是学习相对来说较好的,都是家庭的骄傲,家人对研究生们树立了很高的期望,就他们自身来说,20多年读书所培养的优越感,让他们也对自己有很高的期望,他们付出很多才迈进研究生的行列,自然希望得到很好的发展,并且在社会上能大展宏图,然而学校里单调的学习和科研,从宿舍食堂到实验室的“ 三点一线” 生活浇灭了他们热切的希望,日益激烈的竞争,研究生学历的失宠,在某种程度上磨灭了他们当初考研为了找个好工作的希望,家人的期望也给了他们无形的压力,一旦不能达到家人的期望,也会让研究生产生消极失落悲观的情绪。

三、解决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健全和完善研究生心理健康体系

高校应该加强心理咨询机构建设,为其提供人员、设备和经费方面的大力支持,努力建立环环相扣的“ 预防 一监测 一治疗”心理健康体系。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是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实体,它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也直接关系到本报告提到的其它部分建议能否付诸实施。 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应该把研究生列入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正常服务对象。有条件的高校(如研究生人数众多或比例接近50%)可以设立专门针对研究生进行心理咨询服务的机构。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训练有素的心理健康队伍,对研究生中的突发事件或心理危机能够做到及时了解 、有效预防、重点干预。要开设心理卫生、心理健康、人际沟通等系列课程,让研究生了解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以及心理问题调适技能。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被证明有效果且高效率的心理辅导方式。在研究生中开展团体辅导,可以结合研究生的特点,按不同的主题分别进行,如针对人际交往不足的交友小组,针对与导师关系紧张的研究生的“师生关系”小组,针对求职困难研究生的职业互助小组,以及针对学习压力大、科研困难的小组等等。

(二)加强研究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心理调适 

不少研究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一些研究生不能感觉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也不知道寻求帮助,有的还由于观念、个性、角色等拒绝外界的帮助。这些都有待于研究生群体积极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关注自我,加强心理训练,自发地调适自身的心理冲突,建立心理健康的自我干预机制。

自我教育是主体按照社会要求和自我需要对自身自觉实施的教育。它是自我意识的最高级表现,是研究生完善自己个性、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手段。研究生作为高素质人才,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稳定的价值观,应该打开心胸,怀着一颗善良包容的心和同学们交往,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 合理的情绪宣泄方式,逐渐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样才能使心理问题慢慢矫正和改善。

在研究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十分重要。任何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若能及早发现、及早介入,对其本人和社会都是极为有利的。对其本人而言,有利于更快更彻底地恢复健康;对其家庭、所在单位和社会而言,可以减少或避免部分心理疾病患者的攻击行为带来的损失。但是要及早发现并不是容易的事。只有能够经常与潜在的心理疾病患者接触并同时具备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的人才能最快地发现征兆。

(三)发挥辅导员、导师对研究生健康心理的指导作用

研究生教育工作者主要包括研究生导师、辅导员和行政管理人员。他们与研究生的接触最频繁,最有条件及早发现可能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患者。高校应重视对研究生导师、 辅导员、 班主任进行必要的心理知识培训, 使他们提高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敏感性和辨别力,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表现,采取合适的疏导方式。社会支持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对提高心理健康状态有极大的帮助,尤其是来自辅导员、导师的心灵支持对研究生的意义更加重大。他们的关心可以让远离家人在陌生环境中的研究生感到来自长辈的温暖,让他们更有信心和勇气克服学业和生活中的困难,减少了他们忧愁焦虑的心理问题。

对于辅导员和导师等,要努力学习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山东财经大学要求每个辅导员都要进行心理学知识的培训,考出心理咨询师的资格,其目的就在于让他们能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及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

(四)在研究生中成立心理自助组织

朋辈间的心理互助有时会产生很好的效果。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鼓励研究生成立诸如研究生心理健康协会、女研究生心理互助会、文科研究生心理互助会之类的学生心理自助组织,让研究生之间进行互相鼓励、互相促进、互相交流。特别是在综合院校,心理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等方向的研究生已经具备良好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从专业角度助人的能力,如果他们能够加入到研究生心理自助组织中去,将会取得更好的自助效果。     

朋辈咨询是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作为一种同龄人,研究生朋辈和研究生更容易交流和沟通,他们之间的互助会更加容易和轻松,因为他们有相近的年龄、生活环境和理念,有较为相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在他们日常相处中,更容易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同学,也许在平时的聊天和攀谈中,就把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学校可以挑选一些年纪较长、 生活经验丰富和有责任心的研究生来担任心理健康委员即朋辈咨询员, 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帮助同学自我调节,缓解心理压力。。

()营造和谐愉悦的校园文化

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不仅可以让整天埋头学术研究的学生放松心情、积极休息,还能扩大研究生之间的交往。在这里,学校的研究生会以及其它各种研究生社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生会和研究生社团应充分发挥作用,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组织研究生走出图书馆和实验室,通过举办体育竞技比赛、学术报告、社会调研以及歌舞文娱等活动,丰富生活、陶冶性情,让愉快、积极的情绪情感充满生活,使其成为推动学习、思想进步的力量。

学校或各校的研究生院应该在经费、场地等方面为这些学生组织开展活动提供更多的方便和支持。

六)努力改善研究生生活及学习的环境与条件

一方面, 学校要多渠道设立奖学金、 助学金和助学贷款,使经济拮据的学生有维持学习的基本经济来源;另一方面,要多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创设研究生助教、助研、 助管等岗位,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同时,为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提供机会和条件,使他们从枯燥的理论学习中走出来。

随着学历的提高,人们的就业期望也会随之增长。有过工作经历的研究生希望在学历上一层次后找到更佳的岗位,因而择业时决不会将就;没有工作经历的研究生也想比大学生找到更好的工作。对研究生来说,仅仅有岗位是不够的,他们追求的是收入好、社会声誉高的工作岗位,而这样的岗位永远是稀缺的。因此,面临就业,研究生并不因“社会需求旺”而感到轻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