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台湾世新大学访学感言—王靖昶-山东财经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学生派出> 海外感言> 正文

台湾访学 | 2011年台湾世新大学访学感言—王靖昶

2012-04-17 点击: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1002王靖昶

有人说需要二十一天的坚持才能形成一个习惯,有人却认定了瞬间的印象会深刻记忆,好似一见钟情的美好。时间或长或短,心情或愉悦或沉静,2011.09.12—2012.01.16,四个月,128个日日夜夜,128做分子,21做分母,有多少习惯钻进了我的潜意识?感性思索后,又会记起多少次曾邂逅台北城对我的微笑?每一点每一滴,一份份的惊奇不断的出现,一份份的了解不断的产生,一份份的感动不断的积累,一份份的快乐不断的发酵……汇流在那片美好的土地上。很荣幸我的生活里会有这片土地的一段陪伴。

台湾的访学经历,比梦境真实,比现实梦幻。此刻,“台湾”这个名词在我心里多了条释义:让我感知、让我感动的地方。

重新回首台湾的访学经历,几多感慨、几多回味一起涌上心头,笨拙的笔尖无以表达如此繁杂的感受。左思右想,列纲目总结,铭刻这段生活。

属于我的世新记忆

台湾访学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我尽情呼吸清新的空气,让我换个头脑思考问题。

2011.09.12,台湾世新大学开学日。这一天大清早,几个陆生在校车到站前半小时便在宿舍楼前集合了,当时对新环境是多么的好奇。。。

世新大学位于台北市文山区,校园精致、可爱。校门因依山修建而得名“山洞口”,通常是朋友小聚时出发前的集合地点;言论广场处于校园中部,休闲座椅精巧别致,来来往往的同学在这里小憩;广电楼堪称小型媒体中心,世新电视台、世新电台各组别都在这里,电视台影棚、控制室,电台录音室、直播室,完全真实的业界工作环境,学科专业,最求卓越;大礼堂,院系晚会、名家演讲。。。

单一的地点名词,单调无聊;记忆里的地点名词不同,它包含了时、人、物,如此的地点名词内容丰富而有时间的质感。曾经在山洞口跟朋友碰面,“嘿,等多久了?”“这两天还好吧”寒暄几句后便去小聚;言论广场的座椅旁,“我等下还有课,再聊”“先把随身碟给你,记得五点后在这里小组讨论”;电视台摄影棚内布景、调光、调设备,“一分钟后开始录影”“各部门准备,5,4,3,2,1”;大礼堂内“世新资管系有传管系的能力和水准了”“您好,我是陆生,想请教您。。。”

世新大学是一所以新闻传播闻名的大学,在业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世新大学校本校学生的课程分为通识课、必修课与选修课。其中通识课课程多样,类似于我们学校的公选课,所有学生必须修满一定的通识学分。必修课包括基础课程(英语之类)和专业必修课(例如管理专业的管理学课程)。选修课为专业范围内可选课程,就像是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在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管理、专案管理中选择两门课程研读。

在陆生和国际生中,选课是可以跨年级和学院的,也就是说除非一年课时的课程,其他开课的课程我们都是可以选择的。世新大学的校风比较活泼,同学在课堂上比较踊跃发言,老师也比较幽默风趣,教学上比较推崇个性化教育,每个老师尽量发挥自己的特点,因此即使是同一门课程,不同老师上课的模式、风格也是不同的。

世新的师资力量比较丰富,除了在校长期任职的教授,还有很多是已经从事相关专业的校友反馈母校在校兼职,报酬很少,但是老师们还是从台湾的各个地方赶到学校为学生讲课,而且这种兼职老师的数量很多。

世新大学资讯管理学系课程设计以资讯管理、资讯科技及网络科技为三大主轴,以培育资讯系统开发、网络应用、数字内容构建管理等资讯科技相关技能为中心,并强调运用资讯科技提升企业决策管理绩效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资讯应用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及整合能力,能够将资讯技术确实落实到资讯应用,协助企业运用资讯技术解决问题。

学习专业课之余,我选修了新闻学、媒体资讯素养、电视制作实习等传媒类的课程。我对传媒感兴趣,喜欢新闻,在世新这个以新闻传播立家的学校里接触到了最新鲜的、最宝贵的知识经验。

世新的图书馆宁静典雅,虽然不是那种富丽堂皇的装饰,但是随处可见的人性化设置让我十分留恋。馆内铺设地毯,减少走路声音。图书馆的第4层多媒体中心,数百部电影任你欣赏。每一张书桌上都有独立的台灯,电源插座和网线接口。图书馆的藏书非常丰富,几乎能够想到的书籍都能借到。图书馆的工读生看到放这书的空位会留小纸条。我从自由上网区回原来的座位,发现我的书上多了一张这样的纸条:“离座时请注意自身财物,必要时请邻座帮忙看管”,落款是“图书馆关心您”。点滴足见温暖友爱。

生活旅游在台湾

回想128天的衣食住行,用这几个词语勾画轮廓:美味小吃、阴柔天气、温情社会、舟车劳顿而乐在其中。

台湾美食种类繁多、口味独特。各地的夜市更是美食王国,制作精致味道可口的当地小吃为台湾观光增加了别样的风采。台北的天气很特别,有首歌《冬季到台北来看雨》真实反映了台北的天气。进入冬季以后台北很少晴天,几乎全是小雨阴天。这样的天气环境造就了台北城独特的宁静和深沉。细雨蒙蒙时,给人独自思考的广阔空间,当耳边只有雨声,身心放松也就完全沉静。台北的市民生活节奏很快,但生活心态却从容淡定。马路上的彼此谦让,小矛盾发生时的温和语调,我感觉,台北的雨滋润到了大家的心里。

旅游在台湾,快乐在进行。到处走走看看,舟车劳顿总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岛内,所到之处的所见所闻所感,让我心情愉悦,毫无疲惫意。101大楼美轮美奂的跨年烟火,野柳公园造型独特的海王头,彰化的精诚中学和火车站纪念墙壁,高雄的繁华与古朴,垦丁别样的沙滩风情,日月潭、阿里山的百闻不如一见的感觉,大稻埕码头绚丽的烟火表演,台中彩虹村的历史回想,绿岛刺激的自行车环岛,九份老街繁华的布置和人潮,台中县泰安乡的特别记忆。。。干净的马路、有序的交通、小巧的机车、特色的建筑、日式的招牌、舒缓的步伐、可爱的孩童......这些意象,都让人感觉到一个城市的成熟:闲适、阳光而不失活力。这是一个城市的境界啊!相比之下,台湾的小镇更是陶潜笔下的桃园。从最北的淡水到最南的恒春,两个不同感觉的小镇却又异曲同工之意境。

生活在台北,如此几件事我印象很深。当地版权意识比较强烈,虽然没有杜绝盗版的存在,但至少不会光明正大地出现。例如去影印店翻印课本就是一件很难的事前,老板都不太愿意接手。另外,书碟出租店、音像店等倒是琳琅满目,让我一睹重视版权后的营运方式。

岛内的报纸、电视很丰富,当然尺度也很大。其实大陆不少同学都透过网路观看过这边的综艺节目、电视剧和政论节目。不过我发现,这边的新闻多半关注台湾本地时间,还分南北,往往台北新闻佔据一大半,台北的咖啡涨价就可以反复滚动半天,似乎对国际新闻就不太注重。值得一提的是当地的报纸,有《联合报》和《自由时报》,两份不同立场的报纸有助于平衡地看待问题。来到台湾才知何为机车王国。每当路口从红灯转为绿灯的时候,几十甚至上百辆机车呼啸而过,轰鸣声就像身临赛车场。不论是学生,还是带小孩的妈妈,还是上了年纪的阿公阿嬷,几乎人手一辆,而自行车却更像是健身工具,用来环岛旅行的。

结语 笑谈“访学后遗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亲身经历了才有更深的体会。回忆在台四个月的点点滴滴,内心有强烈的充实感。可以自信的说,128天,我有收获,我在成长。

熟悉而陌生的台湾展现在我的面前的时候,当我融入当地人的生活、生活习惯被周围朋友同化了的时候,内心形成的是对台湾真实的理解。站在访学结束的节点上,我想如此阐述我心中的台湾:这是一个充满了感谢的地方,“谢谢您”“不好意思”“打扰了”遍地都是,几乎到了泛滥的程度;这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地方,是一个心向善、敬众人,晶莹剔透的温情社会;这是一个非常容易让我感动的地方,不论是朋友的提醒还是陌生人的帮助都是那么细致周到;也因为它的感谢、感恩、感动,让我在临行前有些小感伤。与老师同学道别,跟朋友吃散伙饭,快乐之余总有些感伤情绪。

四个月的时间很长,长到足以将我们融化进台湾人的生活;四个月的时间很短,短到可以比拟一个午后的梦,我们没有来得及回想梦里的美好就已醒来。台湾,我不知该如何用词汇来形容你,只知当梦醒时,脑子里尽是豪华落尽后的真醇。

访学回来,再会老友时,感觉口中又是一个不同的台湾。虽然我尽力用我笨拙的言语叙述自己的经历,但感觉仍不能将心中的台湾详实介绍。罢了,将一切经历感受打包放在心里,肆意发酵吧。而我,也将继续走在路上。



上一条:台湾访学 | 2011年台湾世新大学访学感言—王文静下一条:台湾访学 | 2011年台湾世新大学访学感言—陈沁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