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领导讲话 > 正文
校长赵忠秀在2019年暑期中层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2019年09月02日 15:39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新学期中层干部会议,贯彻落实省委关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关精神,安排部署下半年的工作。下面,我对学校上半年的工作进行简要的总结和回顾,并对学校下半年的工作重点进行安排。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今年教育部、山东省委均将本年度作为工作落实年,我们学校也将2019年作为工作落实年。半年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努力下,以2019年党政工作要点为抓手,明确责任、细化任务,同心同向、真抓实干,各项工作落到底、见实效,取得不错成绩,呈现出“更到位”“更坚定”“更有效”“更宽广”“更完善”的五个特点。

(一)工作落实更到位

党政工作要点逐项落实。年初,我们制定了2019年党政工作要点,为了使工作落实、落细,出台了《“狠抓落实年”工作实施方案》,各学院、各部门也全面细化分解本单位工作任务,制定了各自具体的实施计划。截止到7月底,要点的十个方面33项内容166个具体事项中需要在上半年完成的基本都已完成,而且有些事项提前完成,比如《听课管理办法》《中外合作办学实施办法》等文件的出台、校友会的成立等等。这是很好的工作状态,如果今后的工作都能按时或提前落实,那么党代会提出的“1234”发展思路,描绘的五年发展蓝图就会如期实现。

综合改革重点难点各个击破。学校成功召开了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对于促进学校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有重要意义。修订了《山东财经大学章程》,学校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重新核定岗位设置方案,完成全员岗位聘用备案工作。“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财务管理机制、经济审计机制、资源配置机制等都日趋完善。校领导听课制度、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教师考评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充分实施。整合各项荣誉奖励制度,召开了青春正好“五四”青年节学生表彰大会,教师节之前还将隆重举行庆祝第35个教师节大会,表彰对学校发展做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切实推进三全育人。随着综合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改革发展的难点和瓶颈正在被各个击破,46项重点专项改革任务中绝大部分已经完成。

学科建设全力冲刺。召开了学科建设工作推进会,积极推进省一流立项建设学科重点项目的落实。对19个校一流学科进行中期绩效考核,开展了10个一级学科2016-2018年度建设情况与第四轮学科评估成果对比分析汇总工作。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科建设情况良好,各项建设指标比第四轮均有明显提升,成绩较为突出;但有些学科的建设指标不升反降,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全国高校在学科建设上都在厉兵秣马,我们必须持之以恒。

人才队伍持续充盈。为打通校内外人才待遇,制定出台了《特聘岗位管理办法(试行)》,修订了人才引进管理办法、预聘制人员规定等文件。双聘国家杰出青年学者1人、特聘教授1人,全职引进学术带头人1人,引进高水平人才12人。11名研究生导师获“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

(二)立德树人更坚定

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广泛开展了持续3个月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各学院、各部门围绕“凝练学校教育教学特色”“进一步厘清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新思路、新举措”“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等主题展开热烈讨论,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取得良好成效。结合教育思想大讨论,推进教学制度废改立工作,比如:修订《本科生课程考核管理办法》《课程教学大纲管理办法》等,教育教学秩序明显改观,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本科教育核心地位更加强化。为巩固本科教育基础地位,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半年来召开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研究本科教学工作15次,召开了全校本科教育工作大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意见》《推进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明确了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建设路径,努力打造新财经特色一流本科教育。加强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建设,制定了《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制度建设,成立了2个教师工作坊。学校30人入选山东省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其中主任委员5人、副主任委员4人、秘书长5人,主任委员和秘书长人数居全省高校首位。

专业课程体系不断优化。学分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过程质量考核进一步强化,提高了学业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制定了2019年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与校友企业联合共建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始招生。加大教研教改立项力度,立项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实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专项,共计80项。加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力度,立项建设在线开放课程30门。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推进教学模式改革,遴选10门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工作。举办了教育部高校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会议、教育部第一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研讨会等数次高水平会议。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完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成2019年高考招生工作,本科录取分数线稳居省属高校前三甲。获第五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5项、“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特等奖3项。社会实践“三千计划”“成长·成才大讲堂”“大学,大学堂”系列活动持续高质量开展。举办了第一届博士生论坛、第四届研究生学术节、研究生暑期国际学校,开展了推免生夏令营活动。举办了2019年春季双选会和多场专场招聘会,建立了学生就业信息统计和反馈系统,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首次超过90%,达到91.52%。

校园文化蓬勃向上。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青春正好”系列文化活动,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凝心聚力杯”教职工排球赛,承办“放歌新时代”山东省大学生校园最美歌声大赛,制作了“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专题网站,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文化育人特色进一步彰显。

(三)科研和服务更有效

科学研究有组织的展开。获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19项,立项数量位列省属高校第3位、全国财经类高校第6位,立项率达19%,超出全国平均立项水平。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2项、教育部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38项、山东省第三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8项。高水平论文层出不穷,财政税务学院院长谢申祥、金融学院院长彭红枫分别在《中国社会科学》和最新一期《经济研究》上发表了学术论文。创新科研平台,成立了数据科学与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决策与评价联合研究中心、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等校属非实体科研机构。

社会服务作用进一步凸显。加强6个科技精准扶贫项目组的交流,举办“科技精准扶贫对口认领省重点乡镇骨干培训班”。与菏泽学院共建菏泽发展研究院,实施精准帮扶。与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共建立法研究服务基地,承办财政部地方国库集中收付电子化管理及大数据应用培训班,省部共建平台作用日益显现。31个项目立项学校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课题。10位教师入选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智库首批专家名单,9名专家入选第二批山东省智库高端。举办山东首届文化创意与乡村振兴高端论坛、齐鲁绿色发展高端论坛,对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推动山东经济转型升级起到积极作用。

(四)朋友圈子更宽广

国际合作驶入快车道。出台了《国际合作协议签署及管理办法》《中外合作办学实施办法》《外国专家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港澳台学生管理办法》,中外合作办学管理体制更为健全。为加快国际化步伐,与世界接轨,半年来学校代表团先后赴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奥地利等国家对高水平院校和研究机构进行了友好访问,签署合作备忘录、合作协议,取得丰硕成果。举办了“2019全球及中国会计与金融”国际会议、工商管理案例开发与教学国际研讨会、第十届中美物流会议暨精益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国际学术论坛、“2019年跨国视角下的金融问题”国际研讨会等。邀请德国科学与工程院院士总理经济顾问吕安迪、德国天使投资联盟创始人兼总裁彼得•荣根、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王家骁、中国首任驻WTO大使孙振宇、亚投行首席顾问俞在勋等众多专家来校讲学。国际会议的召开和专家的报告使学校师生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对世界的认知。

校地企合作渐入佳境。学校先后与山东省统计局、潍坊市委宣传部、鄄城县委县政府、枣庄(薛城)政府、财政部山东监管局、青岛市统计局,以及山东小鸭集团、山东省保险行业协会、潍坊银行、山东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山东中明会计师事务所、建设银行山东分行,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等政府、企业、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推进了政、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

(五)校区功能更完善

校区布局进一步优化。3月份,明水校区4304名学生顺利搬迁至圣井主校区,圣井主校区在校生总数达到1.3万人。在学校党代会确立的“一体两翼”校区资源优化配置、整合与布局调整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办学分散、资源稀释的发展瓶颈得以解决,为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校区图书馆建设工程进展顺利,正在进行主体施工;二期工程各项手续正在办理中;主校区教师公寓已经完成项目选址,正在与章丘区政府进一步协调推进。

保障条件继续改善。制定了《经营性资产管理办法》,采购了公房管理系统,公房管理进一步规范。出台了《收入管理办法》《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等文件,增收渠道有效拓宽,各项收入使用更加规范。实施学校内控建设专项审计调查问题整改,推进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做细、做实、做好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学校获济南市五星“平安高校”称号。

二、进一步提升办学格局

我自去年12月12日到学校工作,已经8个多月的时间了。截至暑假前,我走访调研了学校全部24个学院、2个独立学院和6个实体科研机构。与学院班子成员、教授代表、青年教师代表、科研团队负责人、管理干部还有辅导员代表等都做了面对面的交流。总体感觉,我们教师、干部的综合素质非常高,对从事的工作、对学校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改革有很多深入细致的思考。大家工作汇报都很实在,反应的问题也都是客观存在的,提出的意见也很有建设性。结合与大家的交流,以及我对山东发展的趋势、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状况的认知,我谈一下学校办学格局的问题。

自从去年山东启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来,网上关于山东的文章很多,“山东着急了”“山东行动了”“山东变化了”。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山东省建设发展的蓝图出来了、干部群众的干劲儿上来了,我们对山东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憧憬。我的理解,推动和实现山东变化更重要的原因是,大的环境变了。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把握好“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是这个意思,这是我们谋划和推动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山东不奋起、不行动、不变化,就会被落在后面。从高等教育来看,我们不奋起、不行动、不变化,也会被落在后面。我们的大学是不是急了,我们大学的干部职工是不是也着急了、动起来了、变起来了?今天是上班第一天,大家有没有要迫不及待投入工作的冲动?问题的答案的关键在于格局有没有提升上来。如果没有,急了也只会是瞎着急,动了也只会是低水平重复,变化也只会是浮在表象。格局提升上来,我们就能看到财大十年、二十年以后的样子,可能也就看到自己十年、二十年以后的样子,就会提高站位、开动脑筋、真抓实干、奋起直追。有些同志可能会想,不用等十年我就退休了。财大办的好、发展的好、成为一所受人尊敬的大学,功劳簿上会有自己的汗水、影子和功劳,这是每个人一生奋斗的荣光。

我们的办学格局要从国家的战略、区位的优势、财经高等教育的形势、自身的禀赋中去发掘。

(一)要立足山东服务山东

山东是个人口大省。人口总量已经过亿,2018年的数据是1亿零47万,总数仅次于广东,在全国排在第二。这对我们大学是什么概念?山东人对优质高等教育的诉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会一直在那里。全国人民都知道,山东的生源是非常好的,这些头部的、优质的生源能不能源源不断的来到山东财大,对我们是个挑战。特别是在下一步专业优先的高考录取改革的背景下,对我们的挑战很大。

山东是经济大省。从经济规模看,山东的GDP规模常年排在全国前三位,放在国际上介于在墨西哥和印尼之间。尽管我们意识到自己落后了,但其实并没有改变我们是经济大省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没必要妄自菲薄。现在是在理念、意识、行动上的落后,是结构、质量、效益的落后。这个大的经济规模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这说明作为全省唯一的财经类大学,我们其实有很多事儿可以做,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三大攻坚战、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区域协调发展这些重大战略等等,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财经专业人才作为保障,也需要高质量的财经专业智库作为支撑。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眼光、视野、能力去与这种新的形势和任务相匹配,甚至去引领新的发展。因此,需要对我们办学的理念、结构、质量进行调整,需要进行高等教育端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形势和背景对我们干部队伍、师资队伍的要求提升了。

山东是个文化大省。山东历史文化悠久,在经济、管理、商业上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说我们的“鲁商文化”始于商周、形成于春秋战国、成熟于两汉,和徽商、晋商、浙商、粤商一起,被公认为中国五大著名商帮。这些文化资源对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这些文化基因的挖掘、梳理、整合,也是我们身上义不容辞的责任。山东的红色文化、泰山挑山工精神、英模劳模精神如何内化为我们立德树人精神资源,是我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

(二)要准确把握高等财经教育的危与机

我们今年高考招生情况很不错,在全国财经类高校录取整体滑坡的情况下,我们还能稳中有进,实属不易。在省属高校中稳住了前三名,且与第二名的差距微乎其微,在部分外省的录取分数线还实现了提升,可喜可贺。过去这十几年来,财经高校的录取分数一直高高在上,很多财经高校录取分数经常比同城的985名校的分数都高。今年出现滑坡的情况引起了社会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背后的原因很多,可能有偶然因素在里面,但我更认为有技术革命和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深刻原因,经管学科受到了新工科的冲击。“大河有水小河满”的道理大家都知道,这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目前,全国开设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普通高校有1205所,占全部高校数量的96.9%,在校生395.1万,占所有在读学生的24.5%,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规模,也就是说我们的直接竞争不只发生在财经类高校之间,也包括综合大学的经管学科。从教育部深入推进“新文科”发展的大背景来看,综合类大学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可能会越来越明显。比如,在今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中,山东理工大学、青岛大学社科基金的数量都上来了,总数都比我们多。财经高校未来发展的机会在哪儿?我想就是新文科,要推动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

(三)要客观审视自身的资源禀赋

我们现在是目前全国在学规模最大的财经类高校,但和我们的奋斗目标相比还不够强;从学科专业发展情况来看,也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我们要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去谋划下一步的发展。比方说,我们目前在济南市区有两个校区,在圣井建设了主校区,在青岛也成立了创业园。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支点,进行统筹谋划,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功能布局,推动内涵式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大做强山东财大的品牌。我们学生多,全日制在校生32000多人,如果算上独立法人的燕山学院、东方学院,这一数量更加庞大。这一方面造成生师比、学生教育管理的压力比较大,整体提升教育质量的难度也比较大。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人数多也便于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比如,我们“三千计划”参与的人数很多,学生算学分,老师也算课时量、工作量,大家都很投入,基础非常好,已经形成或转化成不少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智库成果。下一步,我们有没有可能有组织的把分散的力量聚合起来,围绕某一领域集中展开调研做成一个在全国有很大影响力的数据平台?如果能坚持做上5年,就能做到数据为王。我们校友多,我们20多万校友分布在祖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奋斗在各行各业的最前线。今年6月份我们跟省建行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据他们行长介绍,山东建行系统一共有不到2万员工,其中我们山东财大的校友4200多人,占了1/5多一些。和建行类似,据了解,我们在经济、金融、财税、投资、外贸等领域的校友资源也非常集中,这些优势有助于我们下一步进行更深层次的协同合作。今年我们和校友朱上民的公司上海“领路人”合作开设的艺术灯光设计方向已经开始招生了,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以后要进一步增强校友与学校的黏性。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校要积极争取成为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十所一流高校之一,争取部分学科入选山东省重点支持建设的一流学科。省里将出台《重点建设大学实施方案》,会在经费、资源、政策上进行重点支持,是山东财经大学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机遇。8月份,我参加了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读书班,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关志鸥、副省长于杰、教育厅厅长邓云峰对下一步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了部署。关于学校下半年的工作,结合学校实际,我重点谈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强化协同,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发布的排行榜,我们学校2008-2017招生录取分数排名全国108位;按照BOSS直聘发布的《2018高校本科应届生就业竞争力报告》,我们就业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68位。当然两个排行的数据和方法可能有不同,但我觉得这个比较其实很有意思,能从人才培养“增值”的视角测度大学教育价值。从进门的108位到出门的68位,提升的秘密在哪里?说明我们在人才培养上可能有很多做法已经变成了文化,并内化成了学生成长成才的一部分,可能我们自己还不清楚。对于这些亮点,我们要自信,也要进一步挖掘、凝练、提升。

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只能通过改革来进行赋能。山东财经大学能否成为一所受人尊敬的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的毕业证能否成为高质量就业和职业发展的保险单,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在人才培养上拿出实招、硬招和绝招。具体的工作在本科教育工作大会上都讲过了,今天我强调四个问题:

1.专业建设。一是“双万计划”。收到申报通知后,各个学院都很重视,组织力量进行了申报,国家级的评选已经陆续开始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仅仅满足于在山东当老大,要勇于做全国的领军。我们学科和专业的排名和竞争都是在全国进行的,你不去和别人争,别人也会和你争。从申请,到建设,再到认证,是三年联动的过程,一定要扎实有序推进。二是新文科建设。在这方面我们要有所作为,也完全可以有些作为,努力在某一领域成为全国财经高校“新文科”建设的排头兵。目前的想法是三个:一是筹备成立国际低碳学院或者研究院,这既契合了教育部关于推进新文科建设的新要求,也契合山东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要求。大家知道,山东的产业结构整体上是偏重的,有两个70%的说法,也就是传统产业占GDP的比重70%左右,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的比重70%左右,因此,山东推动和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需求和愿望很迫切,但是这方面的高端人才和智库还很匮乏。山东的产业结构和德国很像,德国的很多经验和做法可以供我们借鉴,我已经邀请了一部分德国专家来参与,有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第二,我们和理工科相关的专业就是计算机和大数据。教育思想大讨论的时候很多学院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了,要提高各个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和大数据分析素养。下一步,我们要谋划建设一个托底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科平台。第三,针对国际发展合作这样一个新领域,要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培养致力于践行新发展观、担当国际发展合作重任的新型人才。本学期,在本科和硕士两个层面就要实施专门项目。国际经贸学院、教务处、研究生院密切配合,很快就会落地,这将是全国的第一家,几年以后要争取冲击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接下来,我们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方案出来,逐渐对传统财经专业进行改造,加快财经专业的重构与转型,把新文科建设的工作做实。三是优化专业结构。今年我们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获批了,值得祝贺,下一步包括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专业申报也要跟上。这几个专业都是和新文科相关的,都突出了交叉融合。从今年高考招生我们能看出来,新工科很火,录取分数普遍有所提升,这说明社会其实对形势变化和高等教育改革是很关心的。尽管我们办学要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不能完全被热点牵着鼻子走,但这些变化确实起到了未来发展风向标的作用。互联网、5G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不只是技术进步,对经济、管理、社会、法律等方方面面都注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当然也给高等财经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景观。我们必须要跟得上,提前做好布局和准备。

2.拔尖人才培养。在上学期全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我们提出来要从校级层面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实施荣誉学位项目,提升学生学习的挑战性,增强优秀学生的荣誉感。在这方面,很多高校都进行过尝试,也形成了一些经验。我们要规范各类实验班管理流程,完善拔尖学生选拔机制、各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要实施拔尖人才全员“导师制”制度,开展个性化培养,学生自主选择导师、专业和课程。要激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项目,促进学生自主深度学习、构建知识体系、加强专业能力和学术能力训练。要打通学校本科生培养与研究生培养通道,吸引优秀学生投身科学研究,早进课题、早进团队,为拔尖学生参与研究创造条件,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这一学期将着手论证荣誉学院建设方案,争取早日成立。

3.研究生教育。去年教育部召开了本科教育工作会议,11月份教育部还要组织召开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对下一步研究生工作进行部署。从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明年教育部还要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估,与第五轮学科评估同步,这方面的工作我们要提前准备。山东省正在筹备推动省属高校分类考核评估,研究生教育也将会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三全育人。三全育人大家都清楚,就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育人工作提出的要求。我们要关心学生、关爱学生,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这不只是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事儿,也是全体管理干部的事儿。要把“教”与“育”、“研”与“育”、“管”与“育”、“服”与“育”深度融合起来,构建起立体化的三全育人矩阵。面对学生的诉求,我们烦不得、怪不得、怨不得,能办的要把服务跟上,不能办的要把道理要讲清,不能马上办的要把工作做细。这既是我们本职工作的一部分,也是育人工作的一部分,要用我们的职业操守、敬业精神、专业水平去影响学生的成长。青年学生遇到问题容易着急、激动、上火,我们恰恰不能急。如果把每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或者兄弟姊妹,学生在受教的时候也会很温暖。自本学期起,有一半的本科生集中在圣井校区学习生活,我们一定要把三全育人做到家。

(二)精耕细作,全力备战第五轮学科评估

明年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就要开始了,这个学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我们第四轮学科评估的成绩不错,目前看有点骑虎难下的意思。放假前,学科办对照第四轮学科评估标准,把目前学校学科建设的基本情况做了三个分析报告,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总体感觉,过去的三年,学校通过强化制度建设、制定激励措施、培育引进人才,学科整体实力稳步提升,应该说基础很不错、势头也非常好。比如,我们国家自然基金立项的数量稳步提升、国家社科的立项同高水平财经类大学稳定在同一集团,很多学科比上一个评估周期的指标有了大幅提升,这几年引进培育的青年人才的高层次学术成果也层出不穷。但我们不得不正视的是,我们有些学科方向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紧密,与发展需求还有差距;学科优化整合机制还不够完善,人才、平台、资源还存在分散的现象;学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还很明显,整体学术生产力距离高水平财经高校还有差距,比如我们C刊发表论文数量、高被引论文数量、高层次拔尖人才数量、国家级智库平台、教学成果奖等方面还有明显的短板。刚刚省里又将我校的应用经济学确定为山东省冲击A类学科的7个学科之一,并会给予支持。要实现学科冲A的目标难不难?当然难,但再难也要迎难而上。今天我强调三点:

一是要高度重视。对于即将到来的第五轮学科评估,形势的严峻程度远远大于第四轮评估。我们的竞争对手既包括高水平的财经类大学、也包括综合类大学的经管类学科,大家都在发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退。因此我们等不得、慢不得、歇不得,要拿出背水一战、舍我其谁的决心和气概,提前谋划、精心准备。近期学校要开学科建设工作会议,会对评估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行具体分析。

二是要问题导向。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第五轮评估中“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贡献与学科声誉”四个一级指标体系框架是基本稳定的。同时,还明确了在进一步“强化价值导向和思想引领”“强化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师德师风”“强化社会服务贡献”“强化质量导向”“强化主观评价质量”“强化分类评价”“强化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有机统一”“强化评估数据可靠性”“强化与相关机构合作”等 “十个进一步”的改革思路。学校有关部门要牵头深化对评价导向、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的研判,围绕目标、逐项比对,精准发力、补齐短板,倒逼各个环节各项任务落实落地。说一千道一万,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我们国内外引进人才的力度还要更大一些,激励与约束政策制度必须紧紧跟上。

三是要协同推进。准备学科评估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和研究生、学科、教务、科研、人事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学生工作、就业、校友等等各个部门都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的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每个学科都涉及多个学院。因此,各个部门和单位要围绕目标、通力配合,分层分类成立工作组,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要把家底摸清、摸实、摸透,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和凝练提升,把经验和特色亮出来,做到不留遗憾。全校一盘棋,不能有自己的小九九。

准备第五轮学科评估是一个近期目标,我们还要推动实现建设一流大学的长远发展目标。要向一流大学迈进,就必须有一流的标志。学校的办学体制机制要适应建设一流大学的需要,主动进行变革。下一步,学校将研究推进学部制改革,可以先从经济学部和管理学部做起。比如,可以尝试建立虚拟的商学院,将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MBA学院纳入到商学院的大平台上,由商学院统一去争取开展AMBA(国际MBA协会)、EQUIS(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AACSB(国际商学院协会)认证,同时做好国内的CAMEA认证(中国高质量MBA教育认证)。本学期,我们要制定出建设方案和认证工作路线图,并挂图作战。同时,相关学院要还研究如何共建大数据学科平台,并尽快启动。经济学部涉及的学院很多,又该如何破冰?学校研究中心也很多,又该如何构建统一的智库品牌?这些工作,本学期也要进行系统的谋划和设计,一件接一件去推动。

(三)拓宽领域,切实提升社会服务绩效

社会服务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也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的试金石。从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上看,我们几个学科在社会服务方面的得分不太高。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如火如荼展开和山东省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的背景下,基于我们的人才和学科优势,在社会服务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在这方面,我们要学会下“先手棋”、打“主动仗”,做到未雨绸缪、谋划在前,这样才能为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提供具有前瞻性、全局性、专业性的高质量智库服务。今年7月份,在山东省很可能获批第五批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中日韩自贸协定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我们成立了山东省自贸区研究院,也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8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这对我们是难得的机遇。下一步,要积极争取获得省里和有关地市的支持,围绕发展重点、立足山东平台、凝聚全国力量,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的自贸区研究智库。

社会服务也是学校建设发展资金的重要来源。省委书记刘家义指出,高校生均财政拨款占总经费的1/3,通过竞争性获得的经费占1/3,通过成果转化及社会服务、社会捐赠等渠道获得的经费占1/3。在暑期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读书班上,副省长于杰也指出,要开门办学,拓展资源,在办学经费上求突破。目前,我们挖掘自身潜力、撬动社会资源的意识和效果还不够,下一步要提高站位、拓宽视野,积极向一流高校学习先进经验,争取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支持学校发展。

(四)深化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质量

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上次中层干部开会的时候,我讲到,我们国际化不是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它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手段和载体,是推动学校实现变轨超车的路径。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目的不是“一带一路”,是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山东省“八大战略”中的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也是这个逻辑。从宏观来说,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也是国家战略、区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会发挥独到的作用;从微观层面来看,国际化办学也是教育部学科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的说,我们在国际化方面的很多指标和全国在学规模最大的财经高校的体量是不匹配的。国际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本学期要制定出一个清晰的国际化工程行动方案并有力执行。我强调三个方面。

一是做优育人合作平台。国际化是学科评估中关于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指标。今年暑期研究生院牵头举办了第一期研究生暑期学校,邀请了加拿大和美国的两位教授开设了《经济学》《管理学》两门课程,同学们普遍感觉比较费劲,但同时收获也很大。二是做实人才发展平台。国际化不只是培养学生,也培养老师。从横向比较来看,我们举办的高层次的国际会议还比较少、国际化课程数量距离高水平大学也有差距,这些也都学科评估的重要指标,要充分利用有力条件尽快补上短板。三是做强社会服务平台。今年6月份,我带队到德国、法国、奥地利高校出访,收获很大。经过协商,计划下一步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共建中国(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创新研究中心,开展全球供应链、价值链、新旧动能转换、创新与区域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下半年,我们还将挂牌成立中日韩研究院。目前已经与韩国、日本有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大学建立了比较密切的联系,有关工作正在深入推进。今年9月份,我们还将举办首届洪堡齐鲁论坛,已经筹备了一段时间了。论坛由我们和北京洪堡论坛共同发起,包括全体会议和文化传承、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旧动能转换三个分论坛。这个论坛不只是学术论坛,欧洲和山东产业界的代表也将参加,会议规模预计500余人,我们希望在济南打造一个高水平的国际论坛平台。另外,支持中国学生走出去的国际教育平台也要继续打磨,不断提高项目的吸引力。

最后,我谈一下学校管理的问题。一是要构建系统思维。假期我去青岛考察,接触了不少当地的干部。他们的工作精神感染了我也鼓舞了我。地方干部普遍对当地的情况了解的都很细,和本职工作有关的和没有太直接联系的,概况都很熟悉,当地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的图景等等有问必答,有关数据张口就来。虽然高校和政府组织的性质、功能、特点不一样,但通过整合资源、盘活资源、利用资源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都是一致的。我们的干部和教职工对学校的情况也应该如数家珍,有了整体的了解和把握,有利于工作中以点带面、聚集资源,推动资源要素发生互动耦合,从而实现价值倍增。二是要具有实干精神。地方干部还让我触动很深的就是“挂图作战”,什么任务、谁负责、干到什么程度了、遇到什么瓶颈了,都很清楚。我们狠抓落实的精神不能丢,督导督促工作也要跟上。今年教育部和省委的总基调是“狠抓落实”,学校党委也出台了狠抓落实的工作方案,大家要对照学校党委的要求,一条一条捋,一条一条过,完成好今年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三是推动流程再造。7月底省委刘家义书记在带队赴北京、河北、上海考察结束时谈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推动“流程再造”。这个提法很直接,也很务实,从新闻上看,各个地市都行动起来了。山东财大流程再造的紧迫性也很大,从教学管理制度、科研评价标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到信息发布、资源共享、评优评奖、后勤保障等等,都需要进行梳理。我们推动这项工作,检验流程再造成败的标准就是要有利于学校的发展、要有利于效率的提升、要有利于满足广大师生的利益诉求。比方说,我们主校区要成立学生服务大厅,这个思路很好,圣井校区的学生越来越多,把所有直接给学生服务的工作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少跑腿,提供一站式服务。

同志们,新的画卷已经展开,新的形势催人奋进。希望同志们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对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奋力书写山东财经大学的奋进之笔,把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1234总体发展思路落到实处,为早日建成高水平财经特色名校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2019年8月31日



Copyright © 2011 山东财经大学宣传部 版权所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