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当前位置: 首页>> 首页>> 读经典读名著>> 正文

青春不朦胧 ——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有感 李建绩

撰稿人: 2021-04-03 浏览:

青春之美,令人向往。我想,无论是在与我同龄的朋友心中,还是在年长于我们的前辈心底,青春一词,都是人生经历中极富色彩的一部分。但是,很多人迷迷糊糊地度过了这一美好的时期,到头来是和人交流起来的时候叹一句“空悲切”,便觉得自己抓住了青春。试问这种态度可取吗?青春何曾朦胧!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

何为青春?

对于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每人的看法都不尽相同。在我看来,青春是热血,干劲,梦想的集合体,而这,正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美好品质。大学生处在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节点上,急需要摆脱稚嫩与懵懂,准备真才实干去闯荡出一番新天地。有人可能会问:“你又怎么知道正确的方向?”,我想说,这是一步步试出来的。在这本书中,我看到父辈们和我们也一样,在青春的年纪也是迷茫的,这让我感到十分真实。但是,父辈们的选择相较于我们更加单纯,他们没有过多的资源,就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倾尽心血,鼓足信心,向梦想发起冲锋。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打破迷茫与困苦的最好途径——既然被困住,那就去尝试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河北农业大学的学生作乡村调研动员会议中,就没有规定固定的方向,只需要“甩开膀子”做自己熟悉的领域。在这一启发下,同学们成果颇丰,为正定县林业,牧业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他们也逐渐寻找到了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相较于当代大学生,正因为我们有了很多选择的可能,更缺少的是“专精”的动力,经常浅尝辄止,这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绝不能让轻浮占领了青春宝地。

青春为何?

小了讲,是实现心中向往的生活。在我看来,在每个大学生的心中,都或多或少对自己的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人生有着诸多阶段划分,而青春正是我们最接近于拥有全能能力的阶段。从这两个角度来看,青春不仅需要拼搏,还需要加倍的拼搏。虽然在人生中不止有一次机遇,但是如果明知道有机会,却在犹豫中放弃掉,是不是显得太过愚蠢了呢?正因为如此,大学生需要的,不外乎是积蓄力量,等待机会的到来并拥抱它,离自己的目标更进一步。

大了讲,是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人从这个世界走一遭,多的是轻轻地来轻轻地走,“不带走一片云彩”。但是,人能够留下一片云彩吗?答案是肯定的。很多时候,人的眼光不能局限于当下,而是需要站地再高一点,望的再远一点。在这个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就用实际行动给广大青年人做出了榜样。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的给同学们讲到,要“再多看到一条路”“基层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充实,值得”;时代赋予的使命虽然讲起来空泛,但是不管我们是不是共产党员,我们总归是社会的一部分,就应该有着“匹夫有责”的觉悟。年轻人应该勇敢的去到社会需要的地方,拿稳前辈递过来的接力棒,从青涩走向成熟。

理论永远是没有足够说服力的,关键还是行动。所以,我更愿意把青春理解为动词,它需要行动力去支撑。从这本书中,我概括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的三点重要期许:

第一点是不畏困苦。面对问题不应该一味的逃避,而是应该尝试寻找解决的方法。简单的问题需要处理的干净漂亮,不留隐患,棘手的问题要学会交流,寻找新的可能性。

第二点是敢于创新。一味的固定程式只会固化自己的思维,过于循规蹈矩有时无法处理新出现的问题。重要的是要把握精神内核,开辟新路子,切忌换汤不换药的敷衍行为。

第三点是知行合一。大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仅需要学术上的巩固,更需要把他们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可以是专业对口,可以是生活态度,都对大学生大有裨益。

如果说让我给《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这本书做一个总括,我认为是这句话:青春或许迷茫,但从不朦胧。去拥抱青春吧,就像与午后的阳光撞个满怀。


下一条:听时代号角,为我长鸣 ---《中国文化课》读书心得 张艺凡

关闭

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二环东路7366号(250002)

联系电话 (Tel) :0531-81791958

山东财经大学学生处

官方微信公众号


© Copyright 2024 山东财经大学学生处 版权所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