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公开制度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学校概况
章程与规章制度
招生考试
财务、资产及收费
人事师资
教学质量
学生管理与服务
学风建设
学位与学科
对外合作与交流
重点领域
其他

山东财经大学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21-10-20 浏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育人功能,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总体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掌握通用劳动科学知识和技能,具备胜任专业工作的劳动实践能力、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在劳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刻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和意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敬业奉献的劳动精神;重视生产劳动锻炼,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品质。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正确导向

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二)遵循教育规律

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内涵,明确劳动教育重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充分挖掘学科优势、行业企业等可利用资源,构建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体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三)体现时代特征

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新时代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创新劳动教育内容、途径、方式,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四)强化协同育人

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强化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品质的系统培育。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统筹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校内外资源,拓宽劳动教育途径,开展符合专业特点要求的劳动教育,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四、主要措施

(一)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1.开设劳动教育选择性必修课程。结合学校实际,统筹校内通识类课程,开设《劳动与劳动政策分析》《劳动与劳动关系管理》《劳动与劳动者素质培养》等劳动教育相关课程,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劳动教育选择性必修课程,确保学生至少从中选修1学分、34学时方准毕业。帮助学生牢固树立科学劳动的观念,掌握劳动相关知识和技能,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培育学生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

2.设置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劳动与社会实践课程,计1学分,集中落实各学年劳动周要求,在《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职业素质养成》等现有通识选修课程中纳入劳动教育相关知识。加强学生参与实践劳动意识,掌握相关技术,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创造有价值的物化劳动成果,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

3.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融入思政教育中,围绕马克思主义价值劳动论,开展劳动教育理论研讨,阐明新时代劳动实践观、劳动发展观和劳动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

4.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有机纳入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与行业骨干企业、高新企业、中小微企业紧密协同,强化劳动锻炼要求,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类课程主要与服务学习、实习实训、科学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相结合开展各类劳动实践,注重分析相关劳动形态发展趋势,强化劳动品质培养。

(二)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教育

倡导学生处理好个人生活事务,培养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和动手能力,自觉做好宿舍卫生保洁,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提高劳动自立自强能力。以学生党团组织为枢纽,围绕学生宿舍、食堂、实验室、教学楼、图书馆等场所组织开展校园集体劳动,让劳动教育全面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去,在劳动中提升个人生活技能,让劳动教育成为一种生活养成教育。

(三)强化服务性劳动教育

鼓励学生自觉参与校园场所的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和管理服务等校内服务性岗位劳动。结合“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下乡”和学校“三千计划”等,开展社会调查、科技帮扶、文化宣传、医疗服务、法律宣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知识和技能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开展义务植树、学雷锋等公益劳动,利用志愿者服务平台,组织学生深入社区、街道、养老院等参加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加强校园劳动文化建设

开展劳动主题教育活动。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志愿者日等,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培育崇尚劳动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综合运用讲座、宣传栏、广播、新媒体等,广泛宣传劳动榜样人物事迹,特别是身边的普通劳动者事迹,让师生在校园里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聆听劳模故事,观摩精湛技艺,感受并领悟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五)积极开展创新劳育活动

把劳动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创新性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开展创新创业系列竞赛与创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劳动创新精神和意识;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提升学生的劳动创造力。

(六)建立劳动教育评价制度

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记实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劳动素养评价结果是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

(七)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建立一支以专业教师、创新创业导师、辅导员为主,校外企业导师、行业专家为辅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定期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育人意识和专业化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明确劳动课教师管理要求,保障劳动课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专业发展等方面与其他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山东财经大学劳动教育委员会,负责劳动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组织实施、统筹协调,确保劳动教育做细做实。劳动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办公室根据劳动教育工作内容设置专项工作组,为劳动教育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二)健全经费投入

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劳动教育设施建设,为劳动教育课程与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确保经费投入。

(三)强化安全保障

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消除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强化劳动过程岗位管理,明确责任,防患于未然;制订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切实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必要时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

(四)加强宣传引导

加强劳动教育教育引导,宣传推广劳动教育典型经验。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错误观念,营造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利用多种传播渠道和传播形式宣传活动中的典型经验和典型事迹,发挥榜样育人的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

山东财经大学

2021年10月18日

公文编号:政教〔2021〕15号

版权所有 © 山东财经大学网站管理
Baidu
map